串頭戲
參考閩東語平話字其版本。/ Chăng-kō̤ Mìng-dĕ̤ng-ngṳ̄ Bàng-uâ-cê gì bēng-buōng.
串頭戲,復告穿頭戲、象頭戲、杖頭戲,也號𡅏儒林景戲,是福州其蜀種儂自家伓出來,㑚控制儂囝演出其戲。
唐武宗會昌年間,閩縣人林滋作《木人賦》,講遐辰候其福州「木人」「曲直不差,短長合度」,雕刻奇巧「藏機關以中動」,頭部「假丹粉而外周」,動起去,「既手舞而足蹈」,「必左旋而右抽」,會做「貫彼五行」「超諸百戲」。
明朝弘治、正德年間,下邳陳鐸寫福州串頭戲《西遊記》劇本唱詞「駐雲飛」。
滿清乾隆年間,福州上演紙影傀儡戲。清朝福州野出名其串頭戲班,有「達雲霄」「駕雲天」「賽月宮」「雙如意」等,遘婚慶或且年節都接受邀請演出。賀新婚其戲有《雲頭送子》《五金魁》,慶壽辰其戲有《長生樂》《南北鬥贈壽》,應堂會其戲有《和尚討親》《小方卿唱道》《狀元拜塔》等。串頭戲其唱腔曲牌,共閩劇差不多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寢寢成立,福州「如意」班敆城裡、鄉下做串頭戲《火焰山》《水淹湯陰縣》,有煙火共水幕其特技表演。福清共福州郊區也時不時有木偶戲演出。1960年代初,福州市文化局揀了5隻福州藝校學員,共黃連官帶𡅏青年演員,去漳州學布袋戲《雷萬春打虎》、《大名府》等等,敆福州城鄉演出。文化大革命其時候,串頭戲儥使做。1979年,福清等等位處復開始做串頭戲。1990年初,鼓樓區「福州三山木偶劇團」成立。